|
近期,市金融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践行“三问四有”,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前提下,发挥职能优势,把服务企业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严守安全生产责任底线,为小微企业“贷”去“及时雨”。
引金融“活水”助企纾困
市金融监管局深入推动惠企政策落实,精准服务民营实体经济,持续推广政策性信贷产品,帮助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企业疫情期间健康发展。
在徐州三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内,银行工作人员正在和企业负责人沟通贷款下放的时间。徐州三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畜禽鱼饲料生产加工的企业,由于疫情原因,生产原材料成本上涨,产品运输困难,致使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了解情况后,市金融局积极协调对接,很快南京银行的“精准服务”就到了企业。南京银行邳州支行小企业部经理赵豹说:“金融监管局向我们银行提供了一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名单,我们通过逐户走访,与三农生物达成合作。”
为帮助企业在最快时间内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市金融监管局和银行通过为企业推荐了政策性信贷产品——“小微贷”,为其注入金融“活水”,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徐州三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昌学表示:“以前贷款需要三家联保,而小微贷我们自己就能担保,解决了找担保户的困难,加上我们是高新企业,政府还给予一部分的利息抵扣,这样一来,我们申请贷款的利率也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
目前,徐州三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授信审批已经通过了,三个工作日内就可以拿到贷款。与此同时,高新区南方永磁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小微贷”资金也已经到位,厂房内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南方永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豫章彬说:“我们申请了3000万元的贷款,资金已经陆续到账。这批资金将投放于原材料的采购、技术的研发和安环设备的升级改造等项目,为企业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小微贷”“苏科贷”89笔,金额2.31亿元,贷款余额突破3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6%,有效保障了企业在疫情期间生产不掉档。
“网格”兜住“大平安”
保障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资金支持十分重要,但安全生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市应急管理局三分局推出“网格化监管、保姆式服务”助企服务模式,着力为辖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环境,助推企业安全生产、优质发展。
在位于赵墩镇江苏麦格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台输送保温岩棉板的皮带轮裸露在外,未设置安全防护罩,容易造成人员挤压伤,市应急管理局包挂人员当即要求企业安装防护罩、张贴警示标识,并表示将不定期验收。
江苏麦格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保温岩棉制品,需要在实验室中测试岩棉板样本的抗压强度。网格监管人员深入企业实验室围绕成品检验原始记录是否齐全、仪器设备使用注意事项等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市应急管理局三分局网格监管人员汤可卫说:“实验室使用的药品是危险化学品,我们定期来检查,每月底还要盘点实验室所有药品的数量、生产日期、储存量。平时,落实双人双锁制度,药物必须做好储物登记。”
近段时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准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实现从原料自动上料到产品自动化包装、机械手自动化码垛的升级。汤可卫主动对接企业,了解自动化生产改造实施方案推进情况。公司安全员王平表示,企业拿到方案后,应急局工作人员先到现场查看人员配比和生产流程是否符合政策要求,确定方案可行,他们会帮我们向上申报,为我们早日实现自动化换人、机械化减人、科技强安提供助力。
市应急管理局把对企业安全监管的重点放在服务上,以柔性执法保护企业主体,打造“有温度”的执法,大大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实现执法成效和企业信任的双赢。徐州科林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安全经理刘效和表示:“过去,执法部门检查时,我们抱有抵触心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是我们的坚强后盾,企业有任何安全难题都可以找他们,并得到热情的帮助和服务。”
眼下,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市应急管理局三分局的8名工作人员作为网格化监管人员,每人包挂16家企业,采用定人员、定职责、定网格,每周上门服务的模式,点对点、一对一帮助工贸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台账、开展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协助企业逐步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同时,组织高危行业企业的重点车间和岗位安装高清电子监控,安装萤石云视频APP。监管人员通过手机随时可以查看企业生产状况、人员操作行为、劳动防护情况、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安全隐患可以第一时间给予指导并督促整改;发现违法行为可以用视频作为证据予以立案处罚。市应急管理局三分局负责人王士岩表示,近期将在粉尘涉爆企业全面推广电子化监管模式,提高精准执法的效率。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