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徐州杂谈   返乡就业,却成为技术“大拿”,奥秘就是……
返回徐州杂谈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45|回复: 0

返乡就业,却成为技术“大拿”,奥秘就是……

[复制链接]
楼主

99

主题

183

帖子

47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9
发表于 2022-3-9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我市不断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很多人也应家乡呼唤,回到家乡发展,在他们当中,有许多一线工人,他们有理想、懂技术、会创新,成了业内的佼佼者。
在这群最美产业工人中,江苏润杨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张强,凭借肯钻、肯做、肯拼的劲儿,从一名初级工人成长为技术“大拿”。
自主研发 效率提高20多倍

3月3日,记者走进江苏润杨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工人师傅们正在使用一台龙门式激光切割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切割着钢箔,以备生产所需。这台机器人就是在张强主导下,润杨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和原来的人工切割相比,不仅效率提高了,操作工人的安全也有了保障。
张强告诉记者:“以前我们都是用剪刀来切割钢箔,效率低,而且容易伤着手,现在有了机器人,完成一次切割只需要几秒钟,速度是原来的20多倍,还避免了工人受伤。”
不断创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记者了解到,这台设备从开始研发到投入使用仅用了半年时间,之所以效率这么高,离不开张强在外地公司拼搏时积累的经验和技术。2004年,高中毕业的张强在浙江省宁波市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工作,在那里,繁忙辛苦的工作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
“刚开始我只是汽车刹车盘生产线上的一名工人,一个刹车盘重15公斤左右,生产过程中要拿上拿下几千次,一天下来胳膊累得抬不起来。”张强说。

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张强除了完成既定工作外,每生产一件产品,他还反复琢磨如何改善工艺、提升效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虽然我从事的是基础工作,但每天仍会花精力做技术积累,利用业余时间,优化了部分汽车零部件的加工生产程序,这样别人生产一个产品,需要两分钟,我只需要1分40秒。”张强说。
学成归来 为家乡发展做点事情

肯吃苦、爱琢磨、会创新的工作作风,让张强在众多的同事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赏识,他先后被提升为总经理助理、副经理,薪酬待遇也随之水涨船高。俗话说,“宁爱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随着年龄的增长,赡养父母的重要责任,让张强有了回家工作的打算。
张强说:“在外发展那么多年,我有技术和经验,咱邳州这些年工业发展得也不错,我就想回家创业,既能为家乡发展做点事情,也能照顾家人。”

2019年初,张强进入位于土山镇的江苏润杨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生产工艺优化、先进设备生产的引领者。然而,搞创新谋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强告诉记者:“要把设计、优化好的操作程序,应用到机器人设备上,让它工作起来更便捷、更高效,要反复试验、调整、再试验才能敲定,因此,加班加点对我们来说是很寻常的事。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一旦有了先进的生产设备,我们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将得到提升。”
精益求精 为公司谋取更多利益

从业多年来,张强在技术研发等方面,一直坚持做个“有心人”,孜孜不倦求创新,用自己的辛苦付出为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张强也成长为业内的行家里手。
如今,润杨公司的产值由原来的4000多万元提升到近2亿元,员工数量也由原来的80人增加到280人,润杨公司也成为中国重汽集团、中联重科、徐工集团等500强企业的主要供货商。

在未来的发展中,张强也将生产出更多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机器人,和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一起对外销售,为公司谋取更多的利益。
“张强是务实的人,不喜欢高谈阔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行业走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远见,经验也比较丰富,我们遇到技术难题,和他交流总会得到启发和帮助,和他一起工作,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张强的同事高阿庆表示。
记者 | 鲁瑞宝 邹学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徐州杂谈
发新帖 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